欢迎您访问南通市海门区红十字会网站,今天是: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→ 阅读文章
让生命留下“最后馈赠” 海门已有百人登记遗体器官捐献
添加日期:2019-8-9 10:36:37 作者: 东洲城事 来源: 点击数:1355

8月7日,市红十字会为多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进行上门登记,截止目前,海门已有100人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,登记人数在南通各县市中领先。

 

昨天上午,记者跟随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,拜访了数位自愿登记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。

家住正余镇的王沛忠今年80岁,是一位退休老党员,他早年就有了遗体器官捐献的想法,昨天市红十字会为他上门进行登记。

 

王沛忠:我年轻时候,学校里毕业之后,分到淮阴地区工作,那个时候,我就有这个想法。年老了,退休了,又回到海门这个故乡,我心里也这么想,年老了,也应该对社会做些贡献,特别作为这个遗体捐献,肯定是对国家,特别是对学医学的教育事业,绝对有好处。

 

王沛忠告诉记者,他前几年参加了表哥的葬礼,认为遗体器官捐献既能为医学事业作贡献,又能对殡葬改革起到推动作用,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心。

 

王沛忠:特别现在这个风气,我看得很不好,那个殡葬,墓葬啊,墓碑,越搞越大,越搞越大,变成一种攀比了,而且占用土地面积,越占越多,越占越多,想想也浪费国家的土地。

 

王沛忠的妻子顾美均一直很支持老伴的想法,顾美均跟王沛忠提过,也想登记,昨天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事项后,表示自己也有意愿捐献,告知子女后再进行登记。

王沛忠:我们生前做夫妻,将来我们共同捐献,也在一起,这是我们夫妻两个共同的想法。

 

 

施建新原来在徐州某矿场工作,因工伤导致下身瘫痪,回到海门后一直住在医院里。一年前,他萌生了想要登记遗体器官捐献的想法。施建新的女儿是卫生系统的一名员工,得知父亲有这样的想法非常支持,还给父亲讲了不少遗体器官捐献在医学上的重大意义,让施建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。

 

 

另一位家住三厂工业园区的茅学德老人今年已经90岁了,曾经是上海材料研究所8级铸造工,茅学德老人曾于2000年在上海红十字会进行过遗体器官捐献登记,他回到海门之后,上海红十字会表示,跨地捐献的相关手续不太好办理。得知此事,茅学德老人又前往海门市红十字会咨询。昨天,市红十字会也为他上门进行登记,并发放了证书。拿到证书后,茅学德老人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。

茅学德:我准备了几年了,一个人一世一生,总归要去世的,所以我要求送给医院,让他们去解剖,到底什么病死的,希望告诉我的子女,别的没啥要求。我这个病让医院知道了之后,教学生。

 

茅学德非常不赞成传统观念中的“死要全尸”的说法,认为这种思想相当落后,需要破除。

 

茅学德:开肠破肚就开肠破肚,这有啥的,死了之后,开肠破肚不知道的,知道的话我就没死。

 

据了解,到目前为止,海门登记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正好达到100人,其中仅今年就登记了22人。

 


 打印本页 [ 关闭窗口 ] 向上
CopyRight © 2013 南通市海门区红十字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张謇大道889号1303室  邮编:226100  电话:0513-82269662  邮箱:hm82269662@163.com